
应激包括两种情况,既顺应激与逆应激。顺应激之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有益的,如长时间光照引起产蛋增加,而弱光可减少肉鸡的能量消耗,促进增重等;逆应激是指刺激引起的反应有害于机体,如惊恐、运输、寒冷、暴热等。通常提到的应激就是指逆应激。

热应激当环境温度使机体的中心温度大于生理值的上限时,即发生热应激,严重时可导致禽类死亡,相当于中暑或热射病及日射病。其主要是由于家禽夏季在烈日下暴晒或鸡舍环境温度超高所致。

目前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是,神经-体液两大系统反应与垂体-肾上腺皮质以及肾上腺髓质的作用为主。即在发生应激反应过程中,大量产生对细胞膜、亚细胞膜有损伤作用的活性氧自由基。但自由基反应不是应激反应特有的。热应激呼吸频率增加:可增加体热的散发,但过度频率将会致使CO2排出过量,血液中CO2分压下降,PH值上升,诱发碱中毒;如果代偿性热喘息后期,呼吸中枢抑制,体内积聚过量H2CO3又可能导致酸中毒。

由于热应激和热喘息导致血液中含氧不足,心率代偿性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导致脑颅内压升高、脑充血甚至出血、昏厥;心率过速之后带来心衰,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肺瘀血、水肿、机体缺氧和酸中毒。在临床方面,禽类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表现不安、敏感、狂躁或萎缩、颤抖等。随后,禽类的敏感性降低,对刺激反应下降,对环境冷漠等。体内的代谢及前面提到的有关激素水平升高或下降,物质代谢和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

1、应激后期,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剖检病变主要是肾上腺受损出血,胃肠黏膜出血、糜烂乃至溃疡。2、气温上升至30℃时,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1.4%~1.6%,饲料转化率下降(比寒冷时更甚),32~38℃时,每升高1℃,采食量降5%,严重时可降低50%以上。3、饮水增加,粪尿排泄增多,导致机体钾、钠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失水等。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原来生产性能越好,影响越大,而且死亡率明显升高。4、产蛋率:从24℃升高到32℃,产蛋下降5%,蛋重减20%;25~30℃之间,每增1℃,产蛋率降1.5%, 蛋重降0.3克/枚。5、蛋品质:蛋小、蛋壳薄、脆、粗糙、色淡、蛋白变稀,甚至引起大批死亡,经济损失严重。6、影响性成熟:危害精液产生和精液品质,密度降低。

夏季做好蛋鸡的防暑降温工作极为重要。在做好鸡舍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要适当地调整产蛋鸡的日粮配方。2、供给充足饮水。凌晨1点开灯喝水,家禽通过呼吸道中蒸发水分来散热占机体总散热的50~60%以上;喝进凉水,拉出热水散热也是主要方式,占30%~40%;皮肤的辐射散热仅占10%。因此,鸡的散热是需要水来保证的。必要时添加电解多维应用。3、进行环境降温,如通风、洒水、喷水等措施。每天在上午11:00至下午16:00最炎热的时段,即舍温超过33℃,用喷雾器或喷雾机向鸡舍顶部和鸡体喷水,鸡体喷雾降温时要在鸡只头部上方30~40厘米喷洒凉水效果最好,且雾滴越小越好,在喷水的同时要保证鸡舍内空气流动,最好采取纵向通风的方式,防止舍内高温高湿。4、改变作息时间。自然黑后,不开灯,让鸡休息。凌晨开灯采食饮水,随后关灯。凌晨开灯喂料,夜间温度相对低,鸡能够多吃。这样一来,天热时鸡吃饱了,蛋也产的差不多了,从而避开天热而导致采食不足。5、饲料营养的调整。夏季家禽采食量降低,营养长期供应不足,产蛋量自然会下降,所以我们在夏季要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方,以满足蛋鸡生产的需求。⑴用油脂来代替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热较多,容易加重散热负担,因而应适当减少其比例。⑵使蛋白质水平尽可能处于下限。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添加必需氨基酸是必要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氨基酸的平衡。⑶补充电解质钠、钾、氯等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或增加碱贮,从而能有效地减轻热应激反应。⑷夏季高温高湿,加之反复用药,极易导致水中PH值变化,影响VC的效果。建议添加包被VC,使用效率大大提高。⑸合理添加降暑药物。冰爽vc的冰片成分能够缓解机体内热,薄荷醒脑提神,VC成分能够补充体力元素。合理选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生物素、维生素A、维生素D3、氯化钠、氯化钾、薄荷、冰片、雪莲、樟脑、促生长因子等。
由于家禽热应激,使得家禽采食量降低,导致家禽的采食量、日增重、产蛋率,饲料利用率降低等一系列副作用,给养禽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我们根据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善禽舍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缓解家禽的热应激,通过一系列的营养及管理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夏季产蛋鸡的热应激。【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转载平台和原作者致谢,我们尊重原作者和单位,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