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控管理第一课:认识温度。养殖的同学都知道,在肉鸡养殖的批次中,会有一个根据不同日龄变化的温度指标、曲线。
今天这里不介绍曲线,只单纯地来学习温度的一些概念,希望可以拓展你养殖的思维。
一 、温度
养殖中的温度,不单单指温度计或环控器上显示的温度数据。
温度还包括:
目标温度、加热温度,舒适温度,外界温度、混合启动温度,纵向启动温度,风冷因子温度,上水温度,高温、低温警报、体感温度、舒适温度带、生长适温带。
二 、最佳温度区域

在肉鸡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最佳表现温度区域能让鸡最大化把饲料转变成成长。
幼雏调整体内温度能力很差,它们需要温度,随着家禽成长,它们的温度“舒适范围”变宽一点并下降。
饲养过程中追求的是保持舍内温度在家禽的“舒适范围”,不过热、不过冷,贯穿整个生长过程。
三、体感温度
在肉鸡生长的各个阶段,目标温度都不同,这里所指的目标温度其实就是体感温度,温度计上看到的温度读数并不是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没有办法测量的,也是没有办法计算的,受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养殖密度、鸡只大小、鸡只健康状况、羽毛覆盖程度等因素影响。
在不同的日龄、不同的风速下,鸡的体感温度是大不一样的。这个我们会在之后的通风学习中会详细说到。


同样条件下,雏鸡体感温度为20度,而大鸡会是25度
四、温度与料肉比的关系
太冷与太热都会引起料肉比增加,这里涉及的因素较多,环境热、舒适温度带,生长适温带,机体的调节(机体的调节很重要(血管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羽肌调节,昼夜节律的调节),生长适温带是最有利于体重与料肉比的,而不是舒适温度带。

2、冷时原因是:太冷时鸡消耗能量(燃烧糖类、脂类、蛋白。其它营养素不产热)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肉鸡养殖基础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作者和单位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予以删除。0633-8846777